走進書店前,總會有一種微微的緊張跟興奮感:等下到底會遇見什麼呢?每次都抱著這種心情,踏進一間書店。然後就開始與書,書架的對話:啊原來是你啊!多麼好啊這裡有這樣的一本書!怎麼少了誰呢?為什麼沒有誰呢?它為什麼會擺在它的旁邊呢?書腰怎麼做這麼大呢?紙張選得好棒啊!設計感真好。哎啊這本書沒被做好好可惜啊……
內心的小宇宙在書與書之間忙碌地轉動。總是要把書架都巡一輪了,滿足感油然而生的那一刻,才會開始注意書店其他的事物。像是人,空間,動線,燈光。巡過一輪,每個書架之間的關係,才會產生連結。至今,我依舊無法適應依照出版社分類的書架,雖然那會讓出版社顯得突出,不過,可能因為長期身在業內的關係,對於一間書店如何安排書架的邏輯,讓我深感興趣。
能夠讓我走出書店的那一刻,衷心嘆息:好滿足啊!的書店非常多,但也有「壞掉的書店」的存在。這樣的書店往往會讓我非常心疼,有時候甚至很想要寫信給書店老闆,請他多花一點心思在他的書店上。那樣的書店,具體來說,跟書的擺設沒關係,甚至疊得到處都是也沒關係。很奇怪的,「壞掉的書店」在擺設上沒有一定的樣貌,只有一種非常清楚的氛圍,是從書架上,沒精打采的書所傳遞出來的訊息。
因此,每次不小心遇到這樣的書店時,我會沮喪很久很久,很久。深夜裡有時會浮現某些書的聲音,像是他們被困在一個陰暗的角落裡,悄悄的哭泣。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