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書的殘片:《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1. 2016年參加一個基隆在地小旅行之前,我已經記不得前一次到基隆是何時的事。久遠到從記憶庫裡也無法撈出一丁點的回憶。或者,我其實從未曾踏進這個城市過,它讓我感到熟悉,是因為這蕭索的海港、沒落街道的寂寥氣息,甚至連人們無精打采的模樣,與我故鄉臨海的港口像極了。它們,肯定有過繁華燦金的年代。什麼時候、什麼緣故,它們像是一艘被擱淺的大船一樣,等著不再來的大潮,逐漸邁向崩毀、死亡?

2.《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我想像著默默勞動、不抱怨運命,不苛責時代,好與壞的時運都是自身做來的,無論生活的鞭如何抽打他們,都沉默、喑啞以對,失聲的存在。但那只是我的想像。這本以基隆碼頭工人及他們的家庭、周邊人們為田野對象的紀錄、報導,在地理、時間與主題上,都劃出了幾條清晰而交錯的線:基隆港口、碼頭;港口市街、茶店;一九六O~一九八O、一九九O年代末期;性別、階級、新自由主義。

然而,作者魏明毅將碼頭工人的生活軌跡、生命故事置放在前端,讀者會先跟著明毅「進入」他們的生活,連接著現在生活的線往前回溯,我們才會看見,這個當下,連結著什麼樣的過往。以及這個過往的生活條件,是由什麼樣的社會、經濟脈絡下所產生的。

3. 這本書還沒上市之時,就已經在我的臉書版上被高度關注。原先我以為是因為主題少見之故,但書出版之後被轉傳得更頻密。看過書的人,不難了解它一再被推薦的原因。

作者魏明毅自身是精神醫療工作者,在多年繁密的諮商工作之後所浮現的不安與困惑,決定返回學校再進修,一份研究計畫,領著她進入自殺議題,輾轉踏進了後來這本書的田野地:基隆港附近。以碼頭工人的生活現場作為田野,並非是計畫一開始所設定,在這本書的序章裡,明毅清楚地交代計畫的困境以及轉向。

這轉向並不容易,它歷經了作者對於自身所投注的職業的困惑甚至質疑,「逃進」人類學的領域之後,原先設定的田野調查並不順遂,便轉向關注原先田野所結識的朋友之中——由此,線頭逐漸浮現。然而,這個線頭會連結到哪裏,她並不清楚。

甚至,到書的最末,她也未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一個自殺率位居台灣首位的城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4. 這本書的田野結果讓我非常訝異。我訝異於,基隆碼頭的工作酬勞的豐厚,讓數千名年輕力壯的工人從外地湧入,訪談裡的一個工人安仔表示,「民國六十二年的時候,錢有多大,我才國中剛畢業沒多久,有過一個月領三萬多。」[…]另一位將近七十歲的碼頭散工李永發也提到「當時外面一個月大概七、八千吧,我們做三、四個小時,就有一千三了。」。

基隆碼頭從一九六O年代到一九八O年代末期,整整有將近三十年的繁盛時代:「在人聲鼎沸的一九七O年代初,碼頭上的工人共有六千三百餘位。在一九八O年代,不論晴雨的深夜,東西岸碼頭上的巨型探照燈全部開啟,照著不間斷進出港口的貨櫃船、一座座繁忙的橋市機,以及來回穿梭的一輛輛貨櫃車。整個港口碼頭上空照得通紅,彷如不夜城,當時碼頭工人暱稱此景為『紅透半邊天』。

然而,自一九九O年代末開始,夜裡的碼頭外圍和碼頭上一樣愈發靜寂,許多小販不再出現於碼頭邊。」

十年間,發生了什麼事?

5. 明毅踏進基隆港口的田野地時,已經是二OO九年。而我,為了小小十年紀念書,到基隆訪問一位出版業前輩時,是去年,二O一六年,與《靜寂工人》裡的時空相隔七年。七年,從一個城市的外觀來看,理論上你感受不了太多深沉的事物,可是,一翻開書,一個下午繞著基隆港口附近的街道記憶回部湧了上來,雜亂的市街、山上蓋好入住率只有1/3的別墅群、被棄置的龐大建案,即將廢校的小學,蜿蜒的老街、矮房。在小學的屋頂上遠眺整個基隆港城時,不知道為何感到迷惘與困惑。

以島為家的我們,為何放棄了港灣?

6. 走訪基隆的那一日,有三艘郵輪停駐。我沒有想過,那是取代商業貨櫃基隆港之後的觀光取向帶來的遊客。聽起來,不是將為沒落的港口帶來新的生機嗎?我以為是這樣,很天真。我沒有想過的是,六千三百餘位以港口維生的工人,他們去哪了?當他們將最青春、盛壯的年紀投注在碼頭工作時,三十年,一轉眼,他們或者步入中年,或者進入老年。而他們所處的社會位階,可否是觀光、鮮麗的港口城市容納得下的?

「停靠碼頭的國際郵輪、港邊潔淨且禁止垂釣的海洋觀景臺,以及愈形稀落的貨櫃船,共同宣告著這個城市乃朝向(國際)觀光客,而非面向在地住民。這座港都從豐富、多層次、當地人可自由伸展的有意義生活空間,演化為均質、碎裂、無關乎地方的觀光景點。」

7. 我很喜歡這本書。或者應該說,我很喜歡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很喜歡民族誌的書寫,他們多有的不是控訴的語調或者結論,更多是將手上的線頭一一展開,梳理它們相互交織的脈絡,一個問題,通往的是更多的問題,而非答案。這本書我看完很久了,但我一直在想,我不知道該怎麼推薦給你們。明毅的筆觸很靜、淡,緩緩慢慢的寫下她觀察到的人事物,那樣的寂靜,一如她筆下,以基隆港口維生的人們的生活。

有時夜半想起,會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你不會看完書之後就會知道,你可以做些什麼。但是,會有另一種觀點在你心中發芽,讓你看見事物的脈絡,背後,還有一群被社會掃至邊緣處的人,安靜的掙活。然後,你就會開始問:為什麼?

你會回到原點,再走一趟,再想一遍,再多想一遍。

這是明毅所帶來的力量,她的書寫,很特別。

8. 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一個努力賣書的人。所以我要努力的每天介紹一首詩,一張CD、一片DVD,或一本書的局部,或關於書的什麼殘片。謝謝大家支持,訂書歡迎留言、私訊,或者email:smallidea2006@gmail.com

 


Posted

in

, ,

by

Comments

說吧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