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書的殘片:《魔幻年代》】

1.「起先是一條河。河變成了路。路向四面八方延伸,連通了整個世界。因為曾經是河,路一直沒能擺脫飢餓。在萬物之始的土地上,幽靈們和尚未投生的同伴們雜居。[…] 我們當中沒有誰願意降生到人世間。我們討厭生存的殘酷、無法實現的渴望、被奉為圭臬的人間不公、歧路交錯的愛、父母的無知、走向死亡的事實,以及生者面對宇宙間質樸的美好事物時表現出的驚人的麻木。我們畏懼人類的冷硬心腸——他們個個生來就是瞎子,即使有眼睛也很少能學會洞察事物。」(《飢餓之路》,班.歐克里)

  1. 說著這段話的是「阿比庫」,意思為,鬼孩(Spirit children)。在奈及利亞的民間傳說裡,鬼孩跟幽靈世界締約,一有機會就要早早重返幽靈世界,他們不願意降生人間,即便出世,也早早就會夭折。鬼孩不屬於生者,也不是死者,他徘徊在生者、死者與未出生者之間。

幽靈世界裡無病無痛,充滿著你可以想像的一切美好歡愉,像一個純淨的夢境一樣。鬼孩說,嬰兒進入人間的第一聲哭,是為了他們被推離了一個心醉而沒有痛苦的世界而哭。

《飢餓之路》裡的鬼孩,為了某一個原因(我不能破梗),決定毀約背誓,延長在人間滯留的時間。為此,他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但讓他備感痛苦的並非是與幽靈世界的背誓所帶來的後果,而是他所處的這個人間,充滿了不義、貧苦與飢餓。

鬼孩阿扎羅降生在貧民窟,你將會看到,在這個底層又底層的世界裡,混雜著人界的妖,鬼界的魔,人,如何容易成妖變魔,又得如何努力,才能讓自己活得像一個人。

  1. 不過,《飢餓之路》已經絕版了。時隔十多年,台灣才又推出了這位諾獎呼聲極高的作者的另一本書,《魔幻年代》。

對於自己所愛的作者,每一本書都像是一場令人期待的旅行與冒險。翻開書頁,那些字句像是灼燒你的眼睛一樣,一字一句都烙著你的心靈前進,《飢餓之路》是這樣。每一個曾經被《飢餓之路》焚燒而過的讀者,你不會忘記那些繚繞在你的現實與夢境之間的巨大靈魂,善的,惡的,全都無所遁形。你的腦海裡浮現那些現實生活裡的狂風暴雨,泥沼、旱地與漠路,無止盡的荒山高野,可怖而幽暗的森林。《飢餓之路》,是一場戰役,從原始時代開始,延續到無限的永恆戰役。

但《魔幻年代》不是。班.歐克里的筆觸,經過二十多年,在《飢餓之路》裡會毀去人間一切的洪水變成了一條蜿蜒的河流與靜謐的湖泊,猙獰的山變成了穩重寧靜的群山,天空祥和,和風輕柔,曾經能夠看見幽暗世界、望見人類內在深處的眼,到此,成為一種讓人感到不安的能力。

那些看不見的,並非因為你看不見了,他們就不存在了。

  1. 「有些事情唯有在事過境遷之後,才看得明白。」(《魔幻年代》)

一開始便告訴你,這是一場旅程,一行八人,從巴黎搭火車要前往瑞士。非洲已經在遙遠的過去,他們在拍攝一部電視台的紀錄片,內容是前往希臘阿卡迪亞的旅程。Arcadia這個字的結構:「從起頭開始;從中段再開始;結尾時,又回到起頭。永遠不要遠離生命的初始。要在第一個字母裡重新恢復自己。用初始來更新核心。我們從A開始,然後又返回A」。

是否,可以看成這是Ben Okri的宣言?在人生的途中迷了路,但要找回原點,從新開始。

而我,要從哪裡連結從《飢餓之路》開啟的生死觀?

  1. 旅行,一一的改變了這些人們。這是書裡一再預示的。確實,你會看到改變。不過,跟傳統的敘事方法不同,故事裡角色的改變,不只是透過情節推進來演示,更多,是透過他們內在與外在環境的互動變化、內在的喜悅與恐懼,面對部分真實的自我浮現時的反應來呈現。在這一場旅程裡,有一個看不見得身影隱匿著,它是「馬拉索」。馬拉索是什麼,你很快就會從眾人的口裡猜測到。

故事從中前半開始發生在他們抵達的一個小鎮。除了工作之外,拍攝團隊很快的在這個小鎮找到各自的事情做。角色之一,詩人勞歐與他的妻子蜜索拉,經常連袂探索這個被群山環繞的小鎮。他們兩人,都慣於往內與自我對話,思考。因此,你不會看到這本書有大起大落的情節,你會看見的將是,在如水流一樣編號123456的篇章裡,眾人漫步、看書、寫字、思考,質疑自己,觀察他人,讓小鎮的空氣天空呼吸滲入他們,你們將會看見有些東西一點一滴的改變,抗拒改變,你也會看見,突如其來的,在你的心靈面對改變的裂口時,死亡甜蜜地站在前方,對你招手。

  1. 《魔幻年代》對我而言,像是當年的鬼孩,終於一路旅行,來到了人間的幽靈世界一樣,那裡的氣氛愉悅、安靜,一切景緻有如夢境一樣,乾淨、透明,沒有惡靈,沒有妖魔,一切都如此,完美。

可是,完美是什麼?在書裡,透過勞歐的夢境,透過他與妻子蜜索拉一次關於絕美的山境、湖泊、光線的對話裡,我願我沒有誤解,班.歐克里對於完美的詮釋。

  1. 絕美,完美,不是初始。

這是我想講的事。

  1. 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一個努力賣書的人。所以我要努力的每天介紹一首詩,一張CD、一片DVD,或一本書的局部,或關於書的什麼殘片。謝謝大家支持,訂書歡迎留言、私訊,或者email:smallidea2006@gmail.com

(原發表於臉書2016年10月27日)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說吧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