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少年,是榮格理論中相當重要、常見的原型,他有多樣面貌,同為孩童、青少年,不老、活力充沛……,令人又愛又恨的原型。然而,這永恆少年也隱藏著死亡、母親情結、抗議人生,甚至耽溺、迷惘等等。
然而,「永恆少年」在精神分析裡的所特指的,是即便到了成人階段,三十,甚至四十歲,都「不落地」,還處於青春期的心態,而進一步,也會衍生許多的問題。對於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而言,永恆少年的現象,會與日俱增,而這,並非是樂觀的現象:「通常,認同永恆少年原型的男性,會在青少年心理階段維持過久,也就是說,那些對十七、八歲少年來說是正常的特徵,為一直持續到他往後的人生,同時,大多數的案例也會過度依賴母親。」(頁22)
馮.法蘭茲在這裡所談到的永恆少年,Puer aeternus,是古代神的名字,出自奧維德的《變形記》,奧維德將這個名詞用以指稱古希臘艾盧西斯神秘儀式裡的孩童神。後來,孩童神被視為等同於酒神戴奧尼索斯及愛神艾洛斯。「他是神聖少年,在黑夜十分出生於典型母性崇拜的艾盧西斯神秘儀式,同時也是救世主的一種類型。」他也是草木及復甦之神、神聖少年之神。
而這古希臘裡的孩童神,同時,也是一個被母親的疼愛所深深包覆而無法完成個體化歷程、長大成熟的孩子——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媽寶」。因而,到當代成為心理分析學家裡口中的「永恆少年」,並且,在某些情況下會帶來某種形式的精神官能症,是馮.法蘭茲在這本書裡要開展的分析與討論。
正如熟悉馮.法蘭茲作品的讀者所知,她很擅長從某個文本裡進入分析,這次,在《永恆少年》這本書,她選了很多人都差不多要可以背起來的《小王子》,以及另一個台灣讀者比較陌生的故事,德國作家布魯諾.高茨的《無空間王國》。
很有趣的是,馮.法蘭茲提到,當她試著與喜愛《小王子》的人談到這本書時,「他們通常會採取些微挑釁的態度,堅持認為這是一本非凡的著作。針對這樣的挑釁態度我想了許久,認為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即時是那些相當喜歡這本書的人,心裡都還是有個小小的問題,而我認為應當提出的一個問題——即使是對這本書的信徒而言亦為真——就是關於它些微感傷的風格;那種多愁善感的碰觸,雖然會造成些許不適感,但是並沒有減損其價值,即是是對那些相當喜歡這本書的人來說也是如此。」(頁30)
那麼,在這感傷、多愁善感的背後,馮.法蘭茲認為,「凡是多愁善感之處就會有些許的殘酷」,這即牽涉到永恆少年的陰影問題。也就是說,永恆少年與這殘酷為一體兩面,同為互補,一個出現,另一個就消失。
隨著故事的推進,馮.法蘭茲會逐一分析永恆少年所具有的雙面性,其內在與外部現實的關係,成長與幻滅,步入中年之後的永恆少年所會遇到的危機的等等。因為這本書是她在蘇黎世榮格學院在一九五九~一九六〇年冬季課程的十二堂課所整理出來的,因此,之間也會有學員的提問與對話,非常具有臨場感。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的相關著作,目前出版許多,也歡迎一起打包噢!
公主變成貓: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童話中的女性: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解讀童話: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榮格心理治療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小小網站:www.smallbooks.com.tw
༻部分目錄: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