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刻,推這一本書,無非,是要進入一個思考點:全世界,是否已經全面進入「國家」(包含民族國家)體系的覆蓋範圍?以《不受統治的藝術》這本書的論點而言,是否定的。作者詹姆斯.斯科特以東南亞高地,一區被新稱為「贊米亞」(Zomia)地區為分析核心,地理上,是指由越南中部高地到印度東北海拔三百米以上的區域,橫跨五個國家(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和緬甸),以及中國四個部分(雲南、貴州、廣西和部分四川),面積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這有多大?歐洲總面積大約四百萬平方公里,台灣本島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你看看,這贊米亞將近有七十個台灣島呢!
人口大約八千萬到一億人。贊米亞不在任何一個國家中心,也沒有一統的族群或語言。因而,要將這個區域視為一個凝結的區塊,是困難的——相反的,它正是因為其流動的特性而成為特殊的存在。
「我認為最好把高地人看成是『逃避者』、『逃亡者』或被放逐者的社群,過去兩千多年成功逃避了谷地國家建構計劃的壓迫,包括奴役、徵兵、課稅、瘟疫和戰爭。他們居住的區域也許更適合稱為破碎區或避難區」(頁1)
也就是說,贊米亞高地人一切的生存手段、組織、意識形態,都與國家保持距離。
他們,究竟是哪些人?如何辦到的?
詹姆斯.斯科特在這本書裡,有幾個論點,翻轉了過去歷史敘述裡慣習的觀點。這很重要。
第一是,大批探討國家建構的文獻,都不曾注意到,刻意,或者為了回應而採取的無國家狀態,亦即,逃離者的歷史。
其二,他推翻了「原始主義」中,遊牧、採集、輪耕,以及分裂的世系乃是「次級適應」的結果,也就是,慣習認為,那是民族為了逃避國家的「自我蠻夷化」。但詹姆斯.斯科特解構了這個論點,在「野蠻」、「生」以及「原始」這幾個詞彙中,就文明的論述而言,「野蠻人」乃是遭到污名化的身分。而斯科特認為,族群與部落出現的地方,正是徵稅與主權結束的地方。(頁2)
再者,他推翻以生存形式(生態)以及血緣關係所建構的「先天」關係,他認為,這所謂的「先天」,乃是政治選擇——亦即,所有的認同(包含國家以內的少數民族),都是出於強國的想像與指認,將之歸納、指派、劃分,並且加以統治。
因而,斯科特通過對於贊米亞此區逃避國家者的研究與分析,試圖對我們說另一個故事:一個世界上現存少數民族尚未完全吸納到民族國家的最大一塊區域的故事。而這個「自願邊緣」的故事,我想,將會帶給你關於國家的另一層理解與想法。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小小網站:www.smallbooks.com.tw
༻目錄: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