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的地名,在數百年內很難維持著同一個名稱。但它們為何被更改,也往往與統治者的心思有關。「地名的註記與調整,通常與主政者對該處土地的掌控強度有關。」因此,若追溯統治者如何為地方命名,便能夠看見各區開發的痕跡與重心。
《台灣地名事典》從出版以來就受到相當讀者的好評,現在這版是精裝典藏版,裸背線裝,好翻好比對。
每一區會附上與此區相關的幾個年代的重要地圖。像雞籠.基隆這張,便有清同治年版《淡水廳志》的附圖,區域囊括現今的台北、基隆以及宜蘭,還有1955年出版的基隆地圖、1874法國遠東艦隊、1884中法戰爭入侵基隆港之後,在1894年曾出版一份地圖,內附錄有十張台灣與基隆港的地圖、日本殖民時期基隆建港的地圖、二戰末期美軍繪製的基隆市地圖、1935年金子常光繪製的《基隆市大觀》圖……等等,從這些老地圖裡去比對地名的變化,除了每一區有歷史沿革的總文說明之外,每一區也會附上地名的變化,細至鄉、村、里都有噢!像1955年的基隆地圖中的八尺門,即包含正濱、海濱、中正、中濱里,「八尺門西側的珠螺港、田寮澳、拔死猴澳日治時代被填築為基隆漁港,即今正濱漁港及珠螺港之所在」。(頁32)
比較特別的是,有些區域會附上「地名小故事」,可以更深入的知道該地名有趣的變化及歷史背景。整個台灣地名事典涵蓋319鄉,很厲害噢!趕緊來了解本島地名故事吧!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小小網站:www.smallbooks.com.tw
༻內文圖例: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