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關於計程車司機的書並不缺,因此看到這本書名時,我沒有太大的期待。很多時候來到店裡的新書,職責上我大概都會掃過,真的很有興趣的主題,有時候還會更挑惕一點:看翻譯、讀內容,找出這本與其他本相異之處——推薦一本書,常常都要花很多時間。
也有像《我的跳表人生》這樣的書。不期不待,但是一翻開就停不下來,先前推過《親愛的柏德太太》、《永遠的梭魚》,都是好看、流暢的小說,可惜柏德太太我可能沒推好,青睞的人不多。
《我的跳表人生》的主軸很簡單:一個法國導演,放下在巴黎耕耘許久的事業,決定舉家遷往美國紐約定居,重新開始。你可以說這是美國夢的一種,而他的確也是——他喜歡紐約,喜歡這個「不論斷他人」的城市。他的兩個小孩,一男一女,前者適應不良,後者,似乎能夠找到自己的新社群、新朋友。他的太太是編劇,在他決定要為了新戲去考照,成為計程車司機之時,正在為Netflix寫一齣新劇。
不過,這些都是我們慢慢才會知道。此書以日記的形式推進,一開始便是「計程車頌」:
「黃色計程車司機!它可是紐約的精髓!黃色計程車是電影,是《計程車司機》,是勞勃.狄尼洛,是史柯西斯,是賈木許,是《第凡內早餐》,是大衛.芬尼的《致命遊戲》,是《岸上風雲》的馬龍.白蘭度。是詹姆斯.賈格納(James Cagney),是奧黛麗.赫本,是班.加薩拉(Ben Gazzara),是《威探闖通關》的本尼……是一扇窗,讓人瞥見這座城市的繽紛多姿、瘋狂、暴力與滿滿活力。」(頁17)
你知道,他是導演嘛。
計程車頌之後,就看到他想要去考照成為紐約計程車司機。於是,後面就是結結實實地開始去駕訓班上課、考照,無止盡地在官僚機構裡鬼打牆,然後經歷很多不可思議的歷程,終於拿到駕照,上路。
上路之後的紀錄很有趣,但這部分,我就留給讀者你們了。至於,我讀了這一本書之後,於我的關係,我想了一下——因為它很好看,很容易唏哩呼嚕就看完,於是我就想,那麼,這會不會是一本過於easy而進不到心裡的書?
我衡量了一下:在跳表人生之前,我也有想過,對於廣大的計程車司機的人生的好奇。我不會因為這本書就想去成為計程車司機,也不因此覺得參與、或者了解多少他的人生,但我的確,非常欣賞Benoit Cohen的文筆與反思。他一邊開著計程車,一邊構思他電影裡的角色、場景,以及計程車司機這個行業所具有的「特殊性」:計程車司機被殺害的機率比其他行業高三十倍、遭搶劫的機率高六十倍、百分之八十的司機是穆斯林。他會想著,他的角色在這個行業、在這個城市裡生存的模樣。
而那會有多艱辛?
尤其——最後的一個小小破梗——Benoit Cohen的主角,是他從事計程車司機這一趟旅程裡,一直都沒有遇到過的性別,是女生,計程車女司機。
啊,還有,我喜歡這本書也是因為,他特別是喬埃.波默拉的粉絲,而我,超喜歡波默拉的。
再貼一下柏德太太的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sappholulu/posts/2053096068323268
永遠的梭魚的傳送門: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