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此文請tag #小小書房
這是最近我的案頭書,在我思考社群媒體與液態世界之際,包曼的提醒特別「溫馨」。此書有幾項重要的思考,也是延續包曼液態世界的思路:全球化進程,國家的角色為何,失靈?或者藉由極權施行更為暴力與集中的管控。在全球化進程裡,原本應該要在終結貧窮擔當重要角色的國家,在新自由主義的大旗下全盤倒向資本家之時,暴力有可能再啟爆發,作為紓解此番屈辱的行動。
而這一點,正在發生。
第二點,國內的不穩定,使得人口外移,而外移人口所帶來的衝擊,可能再度造成不穩定,並且將怒氣轉向更無資源的「異鄉人」。將之區分為「我們」與「他們」,畫下邊界,也是地表正在發生的事。
而這個邊界,實則不只是發生在地理疆界,在虛擬空間的「戰事」,也不惶多讓。
我們是否,還能共同生活,是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困境之一。如果不能,那麼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如果我們必須,也只能共同生活,那麼,如何?方法、進程,做為?
在這本書裡,包曼提供了相當的思考衝擊與警示。
「在部落各據一方的領土上,衝突各方避免和頑強地克制自己,不去說服、勸誘或改變彼此;外族部落任何一名成員的低劣性都是,必是和持續是,一筆先天注定——永遠和不可救藥的——負債,或至少被如此看待和對待。其他部落的低劣性,必然是它不能消除和無法修補的條件,是它永遠擦不掉的烙印,必然抗拒任何改過遷善的企圖。一旦根據這種規則區分『我們』和『他們』,敵對陣營之間的任何接觸,目的不再是減輕敵意,而是取得/創造更多證據,以證明減輕敵意違反理性和絕無可能。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和惹禍上身,不同部落的成員鎖在優越/低劣的循環中,互不交談,彼此視而不見。」(頁58)
的確是如此,那麼,我們有什麼方法打破這種循環呢?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