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娜,首爾天空下/勒.克萊喬/臺灣商務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裡,有兩位作家我一直覺得臺灣翻譯出版的量少到讓我疑惑,明明他們的作品好讀又深刻,我們的讀者錯過他們實在是太可惜了。一位是多麗絲.萊辛,今年初麥田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說集《祖母,親愛的》,讓我實在非常開心。而她另一本超好看的《第五個孩子》,即將由寶瓶新譯重出。無論是原先的譯本,或是新譯本,都是資深譯者負責,這可見臺灣出版界之慎重。
那麼,萊辛之外,另一位則是勒.克萊喬。克萊喬的特點,不只是關注邊緣、底層的角色,他的故事背景、角色,還經常是跨國界。因此,常常會非常期待,這次,他將會把目光移向地球的何處,那些人們的故事,又會帶給我什麼樣的啟發。
書名很明顯是來到了首爾。一個快滿十八歲的女孩,向我們訴說,她從全羅道的鄉下,來到首爾所發生的事。故事一如過往所有克萊喬的書一樣,從第一句、第一頁就緊緊攫住我的呼吸,不看完絕不肯放下。很恰好,在我讀完這本書的隔天,我讀到CNN的一篇報導,標題是:韓國的年輕人為何不約會?
青年貧窮不是只在臺灣發生,日本、韓國皆然。碧娜出身貧窮的南韓鄉下,首爾,是一個「人吃人」的大城,她被親戚剝削,她被老師剝削,然而,某次,她窩在常去的書店裡看書時,店員遞給她一張紙條。那張紙條,改變了她的命運。
一個生病的女孩,叫莎樂美,要徵求一個為她說故事的人。
於是,我們將跟著碧娜為莎樂美所說的故事,以及碧娜在首爾的故事,兩相交織,進入這詭譎、希望與絕望並存的當代天空。而我相信,在這本書裡,你會能夠辨識出絕望的救贖為何。歡迎讀完的朋友,到時寫信來分享分享噢!
➤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愛德華多.加萊亞諾/麥田
加萊亞諾的書很難歸類。除了《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是軸線清晰脈絡鮮明的歷史書寫之外,他的名作《鏡子:一部被隱藏的世界史》、《歲月的孩子:366個故事》以及《擁抱之書》,都是混合史實與詩意的記憶書寫,在如詩的語句中,拉丁美洲殘酷的戰爭、血腥、謀殺、不義,使得那份詩意裡有著不忍卒讀的罪惡感。
像是我們都是那塊苦難土地的見證者,但我們同樣,一籌莫展。他唯有寫,以免被遺忘、被竄改、被噤聲;而我們唯有讀,以免遺忘,以免記憶如沙流失、以免名字被忘卻。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從一個作家的流亡,開啟了關於遠方故鄉的記憶書寫,故鄉:
「今晚,有多少人會從家裡被蠻橫的抓走,背後布滿彈孔的被丟進荒地?
又有多少人會被斷手斷腳、被砲彈襲擊、被火焚燒?
恐怖自陰影中悄然逼進、出手攻擊,又回到黑暗中。女人紅腫的雙眼
空蕩的椅子,碎成一片的木門,某個再也不會回來的人:瓜地馬拉1967年,阿根廷1977年。」
官方宣稱的和平與自由;人們所經歷的恐懼與暴力。這中間,差距何止天與地?
➤
黑幕下的格爾尼卡/原田舞葉/時報
這個月的文學讀者實在很幸福。原田舞葉的這本新書也很好看。《格爾尼卡》,畢卡索的名作,很多人一看到書名、書封,立刻就能辨識出來。具有美術史專業、美術館實務經驗的原田舞葉,將這本小說寫得非常美、非常悲傷。
兩條故事線交叉進行:一條,是畢卡索創作格爾尼卡的時代,當時,他已經移居巴黎,而他的故鄉,西班牙正受戰火襲擊,歐洲當時也已陷入德軍的砲火之下,岌岌可危。故事從一九三七年,世界博覽會開幕前三個月,畢卡索接受西班牙大使館委託製作西班牙展覽館的主視覺─一幅巨型的壁畫開始。當時,畢卡索的情人是朵拉,這條故事線,畢卡索、朵拉,以及一位流亡巴黎的馬德里名門後代——帕德.伊格納修之間的情誼為主,核心,即是後來成為世博會壁畫的《格爾尼卡》。
另一條故事線,則是二〇〇三年的紐約,曼哈頓,八神瑤子,日裔美國人,她乃是研究畢卡索的美術館策展人,於MoMA工作。正當她積極策劃一項大型的畢卡索回顧展時,發生九一一事件,她的私人生活,也因此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為了要使這個回顧展「完整」,館方以及她,決定要挑戰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在展覽裡,展出《格爾尼卡》原作。然而,《格爾尼卡》正是西班牙政府唯一拒絕出借外展的畢卡索展品。
一幅畫,勾勒出半世紀的歷史糾葛。十歲時曾經見到原作的八神瑤子,在這幅畫作裡見到了什麼?相隔數十年,她又為何堅決要讓這幅作品能夠「回到」紐約展出?畢卡索當年創作這幅大型壁畫時,內心所經歷的又是什麼?而這幅畫,當初並不受世人所理解、欣賞,又是出於何種原因呢?
這書呢,唯一的缺點就是,看的時候會恨不得立刻走一趟MoMA或者畢爾包,或者把自己拉到《格爾尼卡》的原作之前,好好地被震撼一番啊!
➤
胭脂/張翎/時報
領教過張翎小說的讀者,肯定知道她說故事的方式也是領著讀者一路跌宕起伏不到終點不肯罷休的那種。新作《胭脂》是一本中篇小說,由三個篇章構成,各為角色所經歷的三個不同的年代,地點也從中國,移動到巴黎。
串起這三個故事的,即是「胭脂」。胭脂是富家千金,但她本名不叫胭脂,這名字,是她陰錯陽差在醫院所遇見的一個窮畫家幫她取的名字。
故事的時代背景很簡單:戰亂、文革,以及大約廿一世紀前後的巴黎。但這些時代在這本中篇裡,只是約略像背景音的功能,不像中國時興的寫實小說,一九八〇年代末期就旅居加拿大的張翎,集中火力在描述角色的心境、內在獨白上,這也使得這本中篇小說集,有了難得的血肉。
推動情節前進的一個個事件,是時代的傷,但這本故事的好看,卻不在這些事件上——而是在事件之外,人物對於自身命運的抵抗、妥協、詐騙、欺瞞,以及領悟。而貫穿這些人物命運的關鍵字呢,我相信,聰明讀者你,到最終也一定能夠領會的噢!
➤
我與貍奴不出門/黃麗群/時報
黃麗群從「九九」為筆名的時代,便累積了一批粉絲。筆精筆刁,在同世代的作家群裡,犀利又精練、慧黠的文風,有許多讀者稱她的文為日常「救贖」。
像是厭世而未來惶惶的年代裡,有人能把事情看得透徹或者說出自己從未想過的另一面;像是那些每日從鼻尖下經過的尋常事物,你卻從她的文字裡看到了晶瑩;像是那些平凡的物拾怎麼到她的筆下全有了感性與精神:
「水蜜桃好看在哪裡呢,水蜜桃好看在於它全身都是身體。這句話文理不通,但似乎非得這麼說不可。自然界為什麼有模樣這麼直白的物產,想想都覺得充滿幽默感,而且在夏季這種身體全面開放的季節,坦蕩蕩地結實出來,更是非常促狹。像皮膚,就連汗毛都模擬了;像頰腮,就連血色都模擬了;至於像是大家最熟知的,帶有肉感的身體部位,則連左右的分野,都隱約一線凹弧優雅地模擬了。」
於是,水蜜桃的身體,就這樣在你眼前展開了,一場誘惑,一場你巴不得當刻就能有一場火熱熱的,與熟出香氣、汁液欲蹦的水蜜桃之戀。
大抵上,是今年上半年最受矚目的散文集之一。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