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歷史類】

轉此文請tag #小小書房  或跟我訂書:https://forms.gle/gCoXcZLLb1CFq4kq5

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簡永彬/左岸

這本要放到攝影類也是可以的,不過,放在歷史類主要是這本書同時檢視了臺灣的攝影史與透過攝影史所呈現出來的日治時期臺灣歷史切面。分為七章,分別由四位專研攝影、藝術史的作者撰寫,探究臺灣早期攝影初登場、十九世紀臺灣攝影的先行者、日治時期臺灣攝影的寫真帖與寫真館、分析日治時期臺灣寫真帖中的臺灣視覺(包含像山岳寫真、「蕃族」寫真、地理空間、殖民者眼中的臺灣等等)、二戰前後的臺灣攝影界、日本攝影工業與教育對臺灣攝影的影響,最後談及寫真師的「祕技」,對於「手機拿出來按下去就是一張照片」的現在,這一章簡直是……會有一種「人類真的是太天才了」之嘆。

雖說三百張老照片是賣點,但這本書真正珍貴的,我想還是少有的系統、脈絡性地從臺灣史的角度,更為完整地梳理出臺灣攝影與影像的研究吧。

臺北歷史.空間.建築——新莊、艋舺、西門、大龍峒、圓山、劍潭:王惠君:左岸.jpeg➤ 臺北歷史.空間.建築——新莊、艋舺、西門、大龍峒、圓山、劍潭/王惠君/左岸

四個章節是從大臺北首先形成的市街變遷依序配置:首先是新莊,再來是艋舺(萬華),以及和萬華相鄰的西門町地區,最後則是北邊的大龍峒、圓山和劍潭地區。從這四區的重要建築、時代背景以及市街的發展,進而了解這四個區域因為開發時間、地理位置的不同,所擁有的不同地區特性。

譬如,新莊是因為稻米生產和外銷而興起的市街,因而一條街上會住有許多米商,街屋的設計便會出現「前店後廠」的型態;或者萬華,曾是原住民駕舟往來淡水河邊的港口,漢人移入之後,為北臺灣往來兩岸的樞紐,成為新莊之後的熱鬧市街,其特色的紅磚造街屋,乃是日治時期經過規劃建置……因此,這本書的特色,即是透過大量的歷史文獻、檔案、舊照片、建築圖、地圖、建築遺跡,加上實際走訪調查而成。

對於現今已經「住滿了人」的大臺北地區而言,讀者彷彿跟著書走了一趟這些城市的身世,更是喜愛臺灣歷史的讀者不能錯過的好書噢。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小小網站:www.smallbooks.com.tw


Posted

in

, , , , ,

by

Tags:

Comments

說吧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