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此文請tag #小小書房 或跟我訂書:https://forms.gle/gCoXcZLLb1CFq4kq5
因為讀到Mplus上一篇翻譯「LitHub」,推薦十本談及女性生殖自由的反烏托邦小說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507,便去找文內提到的,但我還沒有讀過的中譯本來讀。Hillary Jordan,一個我很陌生的名字。事實上,春天出版社所翻譯的小說太多了,雖然每隔一陣子我便會挑一些他們力推的作品來讀,但很可惜的,一直沒有遇到我中意的。因此,喬登的《當她醒來》,讓我相當驚艷。整個作品設計的基調,太像好一陣子流行的恐怖女性心理犯罪小說(失嬰、虐殺之類的),即便堆到我面前,我可能也會跳過去。
這已經是二〇一四年出版的書,也就是說,一般書店通常不會陳列,因此,遇到它需要有一點機緣。
故事從女主角漢娜醒來開始,她變成了「紅子」。紅子,可以說是霍桑紅字的擴充版——將你全身的膚色經過化學注射改變,成為容易辨識的身份。黃子、紅子、綠子,分別代表不同的罪罰程度。一旦受罰,你的監牢,就是你的身體。
那麼,如何監控呢?在犯人身上弄個衛星導航定位,不是太困難的事。而且,不是只有國家監獄才能看得到犯人的行蹤,而是全部的人,都看得到。也因此,這是一個藉由全民對罪犯施行監控的制度,可以想見,最終這些犯罪者能去的地方不多,會有些機構收容他們,但也會有機構,藉由收容他們,施行另一種懲罰。
漢娜犯的罪,是墮胎罪。而我們很快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因為愛情而懷孕,也因為愛情而墮胎的選擇——她所愛上的男人,這段戀情,是不能說出口的祕密戀情。被發現墮胎之後,漢娜有機會減輕罪罰,假若,她說出孩子的父親的名字的話。而她選擇沉默,讓自己背負所有的罪。
墮胎,在美國是個高度爭議的議題,今年以來,已經有十九州立法限制婦女墮胎權利,阿拉巴馬州更通過最嚴格的禁令,即使是因為亂倫、強暴懷孕,也不得施行墮胎,引起美國規模最大的人權捍衛團體「美國民權聯盟」(ACLU)抗議。在不少的新聞片段裡,亦可以看到抗議者身穿改編自愛特伍的《使女的故事》影集的鮮明服飾:紅衣、白帽,那些是失去自己子宮權利的使女,她們唯一存在的意義,便是懷孕生產,即使成為植物人,也要等到讓孩子在子宮成長到足夠分娩,才拔管。
那麼,在《使女的故事》中,控制女人生育權用的是槍、大量的兵力、人力,施行區域式的管控;而到了《當她醒來》時,所使用的是更為「先進的」生化科技與無孔不入的監控系統。前者脫逃的可能性,來自於對人性的說服;而後者,你得擁有反制監控的工具,才有可能逃離。
網路科技到現在,幾乎已經是進入打開「潘朵拉盒子」的關鍵階段:當人們自願被「監控」時,還能稱之為「監控」嗎?
也是另一本出版了一段時期的書,劉宇昆的《摺紙動物園》。在〈完美配對〉那篇短篇小說裡,我們不難辨識出,配對程式「堤里」,指的就是Siri,它擁有你的一切個人資料,能夠辨識你的心情與話語,知道你是否誠實或說謊,甚至能夠知道,你「想」要什麼。有一天,當你感到堤里過度介入你的生活,而你想要關閉它的時後,你才發現,你關不掉它。
一直以來,對堤里相當滿意的主角賽伊,跟討厭堤里、不用堤里的鄰居楨妮(對,還是有這種人)有過這樣的一段對話:
「我不希望堤里參與我任何社交生活。」
賽伊翻了個白眼。「你有什麼不能見人的?」
「重點不是這個——」
「對,對,公民權利、自由、隱私權等等等……」
賽伊很厭倦跟楨妮這樣的人爭論。他已經說了無數次同樣的論點:森鏈不是什麼龐大可怕的政府組織。它是個私人公司,宗旨是「讓一切更好!」妳想活在黑暗時代,不代表我們其他人不該享受電腦科技無所不包的好處。
而這「無所不包的好處」換來的是,失去森鏈跟堤里,不只是工作,你連生活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聽起來很聳動,對嗎?
然而,或許我們會覺得,與網路科技的連結,並未使我們失去公民權利與「自由」,至今,當然。但關於隱私權,恐怕就不是那麼的樂觀了。這隱私權的喪失,很多時候也不是這些私人公司偷偷瞞著做而已,它還包括我們允許臉部辨識系統、指紋辨識系統進入我們的生活圈,包括廣設監視器、包括我們為了使用方便開始手機的各種定位系統……它會給你選項:你要方便,還是要隱私權?
不過,這個選項通常會被意識自動擱置,因為「方便」,是一種很難棄置、回溯的行為。那就好像,我聽過至今,還有反高鐵的、反雪隧的運動者,選擇用較慢的時間、較迂迴的交通方式,南北或東西往返。
如果有更快抵達地球另一端的交通工具,人們有什麼理由要跋山涉水?這是非常正常的思考。
不過,換成這樣譬喻好了:如果,使用這個便捷交通工具的代價,是,無論你去到哪裡、做什麼事,都願意讓對方隨時進你的房門,可以嗎?
因為覺得沒那麼嚴重,因為看不見那道門,所以,大部份的我們,都會願意的。
這我也能夠理解,因此,隱私權的議題在網路使用上,其實大部分的我們都只能選擇「有看沒看到」。但《薩賓娜之死》所觸及到的,是日日使用各種網路平台、社群的我們並不陌生的事——一個兇殺案,兇手將影片上傳,在迅速被擴散之後,受害者的家人、朋友,接連被捲入、曝光,私生活一寸寸被攤開的故事。
“Sabrina”是一本長篇的圖像小說。作者Nick Drnaso相當年輕,三十歲,繳出一本畫風冷靜,線條異常簡單乾淨,與其探討的網路暴力完全兩極的作品。正因為這樣平靜、簡潔,甚至,你會感覺到相當的疏離。然而,也許是畫風造就的距離感,當你慢慢弄懂書裡的情節,角色們在一夕之間從尋常的生活跌入地獄時,我們還能夠一頁一頁翻下去,把故事看完,跟著角色們,把日子,推回努力維繫的日常。
它先是讓我們看到Sabrina的最後一面——她跟姊姊促膝長談,隔天,像往常一樣離開家裏的身影。接著,讓我們看見因為Sabrina的失蹤,失去生活動力的男友泰迪,投靠高中老友卡爾文。卡爾文,應該是跟整個事件最遠的一個人,但在後面,我們也會看到,他未能從網路風暴裡脫身,被肉搜、曝光、被社區的人排擠的過程;見到Sabrina最後一面的姊姊,在事件發生以後,難以擺脫的自責與憂鬱,全盤潰散的生活、生命。
每個人都還沒有時間哀悼薩賓娜的死亡,就得面對鋪天蓋地的網路訊息。
《薩賓娜之死》這部圖像小說很奇怪。看的時候非常冷靜,因為Nick的筆觸不是我熟悉的手繪風,而像是用電腦繪圖般,圖像的表現去除了繁複的背景與雜質,讓我專注在角色的表情、動作、對話上。離開這部小說之後,它卻常常回到我眼前,角色們的沉默表情底下,隱藏著巨大的、被整個網路世界撕裂的悲傷與痛苦。
而我知道,那些沒有被Nick畫在書裡的,都在我們閱讀的時候,在心裡,依著我們自己的個人經驗,悄悄地補上了。
那麼,找一天,我要來介紹,也是因為Hillary Jordan而開啟的,另一個主題的閱讀。
最後,要跟大家報告,期待已久的,多麗絲.萊辛重量級的作品,《金色筆記》,全新校訂本,千呼萬喚終於重現書市!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