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醫生生活》有很多地方讓我很讚嘆,特別猶如日常步調的瑣碎細節、節奏,重複的情境,因而,雖然是在醫院這樣的特殊場所,但它也很容易代入人們的日常。不過,我最感興趣的,是這齣戲的人設:五個因緣認識的四男一女,後來都成為醫生,在同一間醫院工作,並且,其中一位醫生答應到這間醫院工作的條件是:組團(真的是樂團)。
要求組團的醫生,是五人裡面看起來最木訥的碩亨。金大明在這齣戲的演出讓人歎為觀止,像一隻熊一樣的他(戲裡的綽號也的確是熊),一開始以媽寶的樣貌出現(令人搖頭),但逐漸地,觀眾便知道,他是「半路」才變成媽寶的。而我覺得,五個不同科別的醫生,婦產科醫生是最難演的,但金大明面對孕婦的溫柔與同理,令人動容。
看到《機智醫生生活2》第五集時,我發現,楊碩亨的生命故事,跟其他角色的編織法有點不太一樣,他的性格養成與轉變,跟他的生命所經歷的階段有很大的關係。身為五個主角裡特別壓抑的一個角色,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壓抑將會造成問題(對自我與他人兼有)——而這個意識,乃是由於他深感愧疚、並偶爾才想起的前妻,突然有天因為前岳父住院而頻頻走動他工作的醫院。
幾次的見面,往事逐漸讓壓抑許久的意識,為之鬆動。
而在楊碩亨前妻出現之前,則是他身旁的住院醫生敏荷逐漸發現了他的優點而被吸引。即便告白之後被拒絕,她依舊不放棄,每天繞著楊碩亨團團轉,相當可愛。
來到《機智醫生生活2》第五集的一個橋段,碩亨剛接生完一個孩子,因為產房裡先生與妻子的互動,讓他很感動,因此當頌和來探望他,跟他閒聊時,碩亨談起,因為那個先生的表現觸動了他,使他第一次覺得,婚姻制度這個東西,也並非都沒有好處。
於是,頌和便問起當年碩亨跟他前妻信慧的事:
頌和:「看來信慧當年過得很痛苦。那你做了什麼?你做過哪些努力?」
碩亨:「我努力過的事?讓我想想。信慧從我們結婚之前,就因為嫁妝問題,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我們結婚後,我媽每天打30通電話給她。有一天我發現信慧在睡前要吃六顆安眠藥,我覺得再那樣下去肯定會出事,所以我建議她去留學,我說我會負擔所有費用。但就連那件事也泡湯了,因為我媽知道後,打電話給信慧爸媽,她說:『你們的女兒去唸書,為何讓我兒子出錢?』」
頌和:「你做的第一個努力是送她去留學。」
碩亨:「如果那算是努力的話,我的確努力過了。還有,信慧她個性本來就文靜,但卻越來越安靜。在我們協議離婚之前,她幾乎不跟我講一句話。當時她患有嚴重的憂鬱症,我叫她別擔心我,建議她乾脆搬回娘家生活。我岳母也非常擔心她。」
頌和:「你做的第二個努力是叫她回娘家。」
碩亨:「那個建議當然也行不通。信慧怕惹惱我媽,不敢搬回娘家。所以還沒嘗試過就放棄了。而我所做的最後一個努力(低聲自語:這也算努力嗎?),有一天,信慧突然約我一起回家,回去老家……」
頌和:「她為什麼要闖入虎穴呢?」
碩亨:「我叫她不要去,勸她打消念頭,但她還是堅持要去。她說她想回去當個好媳婦。我告訴她,她不需要那麼做,但最後還是回去了。那天,放在主臥室裡的鑽戒不見了。我媽的鑽戒不見了。而我親眼看見信慧從我媽的梳妝台拿走那枚戒指。信慧也看到我了。她為什麼要偷拿呢?她為什麼那麼做?她該有多崩潰才會那麼做?我想了很多,可是我一句話也沒問她,我問不出口。我以為裝聾作啞是最好的方式。」
碩和:「你做的第三個努力,是默許與縱容前妻的犯罪行為。」
碩亨:「總之,我算是努力過了吧?」
頌和:「不。你根本沒努力過。那些都不是努力,而是逃避。倒不如逼問她為何偷東西,跟她大吵一架,那才叫做努力。你根本什麼都沒做。為什麼吃那麼多安眠藥?你想去精神科諮商嗎?你應該這樣問她,試著跟她聊聊。你只是覺得百思不解,那算什麼努力與解決之道。」
如果依照在第一季的人設,頌和說出這些話,碩亨應該就沉默了。但到了第二季,人事、時光,都已經開始改變了一些事情,曾經堅持要「留在原地」的碩亨,也感受到了這些不停地推動著固執的他、不願意移動的他的那些力量。
曾經在生命裡突然大轉彎的碩亨,顯然有種當機立斷的性格。當他不再能夠逃避那個問題,當他決定直面那個問題之時,頌和的提醒,其實是一種陪伴或者輕推。因為觀眾如我,在頌和說出那些話的時候,我們都已經看到了碩亨鬆動的心。
想要改變,有的時候只是缺一點點的推力而已。因此,面對頌和的坦言,碩亨說:「我也明白。其實我也很清楚自己的問題。所以我故意避開那個部分不談。你卻料事如神地識破了。我的個性怎麼會這樣?我不僅是膽小鬼,只要遇到痛苦難受的事,就只想逃避。我不配當成年人,我太不成熟了。」
頌和:「能確切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就成功一半了。既然找出問題癥結了,現在就對症下藥吧。首先,你必須多說話才行。」
碩亨:「我該說的都會說,需要說的話我一定會說。」
意識到了問題的人,卻不一定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所以,非常了解碩亨的頌和,給出了以下的建議:「你得多說點廢話才行。只說該說的話是工作,我是要你多說點廢話。就算你認為那些都是廢話,但那些話不見得無關緊要。不過別這樣對待任何人(應該是別這樣隨意對待人的意思),先從你最親近的人開始。跟你最常見面的,而且讓你感到最自在的那個人,從那個人開始。」
這時,電話響起,是碩亨的住院醫生,也是跟碩亨告白被拒絕過,但依舊不放棄的敏荷打來的。
而接下來的情境,讓我感到編劇的強大:展現一個角色,如何正面地迎向決心改變的那個瞬間。
敏荷:「教授,下週是韓承珠護理師生日,我們正在募集會費,教授,你畢竟貴為教授,而且你很有錢,請你贊助十萬韓元吧。
碩亨:「好,那我出十萬韓元。」
敏荷:「好耶!謝謝教授。」
碩亨:「還有,敏荷,我們要送她什麼禮物?」
敏荷:「噢,目前還沒決定好,但我這週末會代表大家去百貨公司買禮物。」
碩亨:「這樣啊。哪家百貨公司?妳要去哪一家百貨公司?那妳要怎麼去?搭地鐵嗎?這樣啊。你要搭幾號線?是三號線啊,這樣啊。搭地鐵應該很快,嗯,你打算買什麼禮物?對喔,我剛剛問過了……」
說廢話很容易嗎?
對於沉默如金的人來說,那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了。但碩亨做得很好。很好的意思是,我們都看得到他的不熟稔,以及努力,金大明把這份練習演得非常貼切。
真誠的人際之間所流動的事物,要不是一切盡在不言中,不然就是環繞在那些日常毫不起眼的瑣事廢話裡。
能讓頌和給出這樣建議的編劇,真的非常、非常厲害。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