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去台南巡講之前,小斑開始出現拉肚子的症狀,到現在還沒有辦法完全康復,每次從南部回來之後,總是跟得緊緊的,不時用憂慮的眼睛望著我。而我自己,從二月開始的巡講到現在,似乎開始出現後續效應,身體的疲憊總要北返之後兩三天才能恢復,然後排班、顧店,處理店內雜務,一邊也緊鑼密鼓地進行已經延宕的《馴字的人》的出版。
這兩三個月跑台灣各地書店,收穫很多。有好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有時並不是很確定,自己能夠為各地的讀者帶來什麼,談到壞消息的時候,現場總是一片沉默,談到未來要走的路,閱讀的美好,現場的氣氛就緩和下來。
這樣交織著我的身心,繃緊,又放鬆。像是十多年來的開店人生,繃緊的時候想哭,放棄,放鬆的時候又覺得,一切都努力過之後,就無所謂了吧。
台南兩場,一場在Room A。騎到康樂街,正在尋找店的位子時,看到小小的兩位老會員正在停摩托車。她們先前就跟我說,要衝這一場。能在其他書店見到老朋友,那種感覺真的很好。幾次下來,還有好多是好多年沒見面的,他們回到自己的故鄉工作,或者因為結婚移居,生活、駐地、工作型態都改變了,有些離書不再那麼近,見了面,我也會叮嚀的說:要讀書啊。
要讀書啊。
讀書,確實沒什麼了不起。但正如用功利主義來抨擊我們的教育制度,用讀書是不是了不起這件事情來相較,也是同樣的功利。閱讀,完全跟成功失敗做人如何是否了不起一點關係也沒有。它是通往你的內心的橋樑之一,也是通往世界,與其他人的橋樑之一。
如果你不曾將這座橋樑視為每日通行的必經之道,那麼你自然不會知道,那條路徑的樣貌,它為何重要。
Room A的空間非常舒服。加蓋的樓挑得很高,水泥,鋼骨裸露,我問店主小板,他說房東當初就這樣蓋,他們就自然利用,沒有遮蔽。一整面環繞的落地玻璃窗,還有一個非常奢侈的露台,種滿了植栽。
在Room A這一場,我先請邀請我來的Hope開場。Hope長得非常清秀,前不久才來小小逛過,挑了許多跟她的年紀完全搭不上的藝術書。她談到,為何會想要請我來座談,是因為,她跟她的工作夥伴,都很喜歡看書、逛書店,那都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她也看到,台灣的書店越來越少,自己覺得很焦慮,也在想,不知道自己能夠做點什麼,因此,便希望能夠請我來到Room A跟大家聊聊。
書店的消失啊,這並不是發生在這幾年呢,而且,因為都市發展的關係,在我們的生活裡消失的,其實也不是只有書店呢。因此,我談了小時候的台南書街,談了在座談之前,我去了一趟台南的惟因唱片行,順口就問了,有誰知道或者去過惟因。現場只有一個人舉手,但我希望,那只是因為大家害羞的關係。
我自己知道惟因,其實也是北上唸書,在宇宙城打工,然後認識許多聽音樂非常厲害的前輩之後,才知道的。在部落格年代,苦桑的「萎萎陰陰∫」是必訪的聖地,重點是,它到現在還存在,而且還有持續更新。不管多少年回到台南,能去一趟惟因就跟回娘家一樣重要,只是,這個「娘家」開的時間很少,現在只開五六日,我開店之後要能夠剛好卡上時間的機率變得很低。因此,確實非常多年沒有見到苦桑了。
沿著中正路騎,赫然發現,習慣沿著這一路到底被中國城擋住的視線,突然沒了標的。中國城已經拆除了啊。但我心中並未有任何的遺憾,我自己大概有將近半生的時間未曾接近過那一區了。不過,中正路的前段,是我童年上學必經的路段,每次放學,就會到中正路上的書店混,我記得有很多間,但成年之後,只記得其中一間叫國家書店。
一邊停車,我一邊在想,哪裏可以找得到這些書店的資料呢?會不會有台南的老照片,拍到街景時會將他們的存在一併記錄下來?
但不要說書店了,中正路許多店家,我已經都不認得了。
沒想到,一踏進惟因,苦桑正在跟一個老客人分享他的台南老照片,嗎哪茶行映入眼簾。
真是懷念啊。
現場,也有一聽到嗎哪茶行眼神就亮了起來的人。我笑了笑,回頭來談,那些在我的童年、青年時期環繞在我身旁的書店,談他們的消失,談未來,書店將會以何種面貌再起。
那些書店,或許會跟我們記憶中的書店長相,非常不一樣。但那也沒有關係,因為,那會是未來一代的孩子會記憶的書店,正如我們記憶上一輩的書店一樣。
來到Room A聽座談的朋友不少,也有一兩個想要開書店,或許因為人多,也因為些許的疲倦,我就沒有多問。心裡,默默地祝福這些小芽萌發、茁壯。
隔日的林檎二手書,是我很喜歡的一間二手書店。台南市的二手書店非常非常多,密度高,且各自有各自的客群。林檎算是新開的二手書店,投入這個市場不到五年,我想辛苦是必然的,因為二手書市在書源、客源上,這幾年的變化非常大。我想起前一晚,在Room A訪問店主小板時,同為台南人的我們,兩人自問:為何台南沒有新書店(獨立書店)?
但其實台南的書店很多了,誠品、金石堂、敦煌這幾間大型的,然後無數的二手書店,就數量跟密度而言,簡直傲視南部其他城市。
但是,就是沒有小型的獨立書店。
我說,曾經有過,在成大附近有一間深耕書坊。沒想到Room A的老闆說是他的舊識。雖然我只去過一次,還能遇到有人一起記得這間書店,讓我很開心。
來到林檎那場座談的人,有許多是林檎的客人。進了店裡,很自然地會跟老闆聊天,談一談近況,小小的書店裡沿著書櫃兩邊的小板凳慢慢的坐滿了。林檎的先生卡大負責開場。林檎跟卡大是一對非常奇妙的夫妻,想要開書店的是林檎,她跟卡大完全沒有任何跟書有關的背景,而林檎就只是因為喜歡看書,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從網拍開始做,然後慢慢的找店面,把林檎二手書開了起來。
卡大則是在林檎開了書店以後,才開始看書的。在座談會後的深夜訪談裡,他數度提到,數次強調,如果不是因為林檎開了這間書店,他就只是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每天做工作規定的事情,人的腦袋變得僵硬,是因為這間書店,他才能遇到那麼多奇妙的人,才會開始看書。雖然開書店很辛苦,可是他要感謝林檎開了這間書店。
不知怎麼的,那一晚,我被眼前這對夫妻,閃得雙眼不知道該往哪裡放好。
心中暖暖的,熱熱的。
你不知道一間書店可以改變什麼,我常常會這樣講;但你知道,每次當你看見它所造成的改變時,你都能夠確信,那樣的改變是堅韌且溫柔的美好,那樣的能量也許不能抵擋洪水,但它可以阻緩它的破壞,它能修復被毀壞的,它能陪伴傷痛而無語的,它不僅給予你知識,它也教會你尊重,以及自由。
接下來的場次會到高雄、嘉義,然後就往北了。南部的朋友,來聊聊你的書店夢想,來感受閱讀能夠帶給你的力量吧。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