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見與不想見的心情差不多耶。」
「我想見!」
——松本大洋,《Sunny 2》
2.前陣子日劇《重版出來》引起台灣出版業一片熱議,不過,我想講的,跟日劇本身無關。我想要檢討自己的是,對於日劇的熱議並未引起小小《重版出來》的銷量起伏,它跟之前一樣,沒因此少賣,也沒因此多賣兩本,所以,我想我們的漫畫讀者有待開發。
3.是的,小小有賣漫畫,而且也是挑過的漫畫。大體上,要不是我們喜歡的漫畫家的作品,不然就是跟我們關切的主題有相關的作品。今天要推薦的松本大洋,恰好兩者都是。
《Sunny》剛出版時,小小固定的漫畫咖就先買了。也有人決定等到單行本都出完再買。不過,其實最終你會發現根本沒差,因為它跟一般連載式的日漫不一樣,《Sunny》確實是有連續、相關的人物,但它的進行方式很舒緩,就是這些人物的日常生活。
先不管「sunny」是什麼,因為我不想破梗(其實破了也無所謂),松本這次的場景,在一個叫做「星之子學園」的地方。星之子有點像是育幼院,來到那裡的孩子,都是因為一些原因不得不與父母分開的。
4.在1. 所引的那段,是裡面一個白髮的、酷酷的、有一點野、常惹一點小麻煩的男孩,春男,要去跟媽媽會面的情節。為什麼想見又不想見?事實上,育幼院裡的孩子,要跟家人碰面時,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糾結。畢竟,那個「家」,不是你想回,就能夠回的。
劇情不會交代,媽媽為什麼要把孩子放到育幼院,但你從春男媽媽剛搬家、見了面跟孩子說有點累吃外面、到外面吃飯時,春男玩鋼彈、媽媽看報紙的互動裡,可以感覺母親對孩子有一點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該拿春男怎麼辦。
春男,不是不知道這樣的媽媽。可是即便如此,他還是想要跟媽媽住在一起。
5.「星之子」裡面的每個孩子,都有類似的故事。學齡到的孩子,當然也要上學,在學校裡,孩子會自己分成有家的,以及沒有家的分組。
沒家的孩子會羨慕有家的孩子。逐漸長大之後,他們有人也會遇到,逃「家」的孩子;育幼院裡的園長,盡心盡力地照顧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但「星之子」,是家嗎?孩子也會想,如果把「星之子」當作家了,是不是表示自己已經回不去原來的家了?
於是,慢慢的,你不得不去思考,家,究竟是什麼。
6.這個題目,太難了。寫成一本厚厚的書,也太難了。可是松本大洋用畫筆,緩緩的、平淡的把故事展開,那些孩子的情感、糾結、掙扎,也就慢慢的進到你心裡,不快,不慢,穩穩地扎進去。
7.繁體版的《Sunny》是跟一般叢書開本相同的菊16開的尺寸,紙質非常厚實,封面,以及內附的彩頁插圖,令人驚嘆松本大洋畫作的細節非常的精細,實在很想看到原畫作品,在我的想像裡那肯定是被雷打到一樣的可怕與震撼。
明明是那麼憂傷的題材,《Sunny》用的色彩都是非常高彩度的,紅色、橘色,孩子們在星之子學園的花圃前的那一幕,像是把世界上最美的、最亮的顏色都邀請到畫稿上一樣,明亮到讓我想掉淚。
他在另一本與谷川俊太郎合作的繪本《金井君》裡,將這樣的彩度又推得更遠,紅的更紅,白的幾近於透明,黑色如炭一樣。《金井君》,是在講死亡。
松本大洋+谷川俊太郎,簡直是夢幻組合。趕緊發動念力,召喚台灣的出版社出書吧!
8.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一個努力賣書的人。所以我要努力的每天介紹一首詩,一張CD、一片DVD,或一本書的局部,或關於書的什麼殘片。謝謝大家支持,訂書歡迎留言、私訊,或者email:smallidea2006@gmail.com
(原發表於臉書2016年9月18日)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