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藝術類、戲劇類】倉本聰《先跳了再說——我的履歷書》

.「美,不能涉及利害關係」,這是亞里斯多德說的,大三那年,我在竹內敏雄老師講授的亞里斯多德美學課上學到的。(頁25)

不過,倉本聰並不是一個認真上學的大學生。就連高中生涯,他都忙著「校刊編輯、玩音樂、讀課外書、到戲劇社幫忙、泡電影院等樂事,哪還顧及得到考試。」(頁64)重考了兩年,「奇蹟地」考上東大文組的第三類別。進大學之後,在高中就已經被點燃的戲劇魂,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寫劇本,舞台劇、廣播劇,然後,新興的電視台事業正熱,「進電視台」成為他的目標。

大四時,本名山谷馨的倉本聰,以「倉本聰」(Kuramoto Satoshi)作為筆名,正式出道。

《先跳了再說——我的履歷書》是倉本聰先生的自傳,在這本自傳裡,你當然可以讀到電視劇最為輝煌的年代,像倉本聰那樣嚮往著為電視台編劇的年輕人,是如何一步步實踐自己的夢想的。

倉本聰是誰?

他可以說是日本國寶級的劇本大師,不過,倉本聰先生的創作巔峰時期,並非是我這個世代,離現在最近的作品,應該是二〇一七年推出的《安寧之鄉》,這齣戲,是以一群年老的電視台演員、導演或者編劇等電視台相關人士為主角的電視劇,是在朝日電視台所推出的午間劇,每次十五分鐘,可以說是專門為高齡者所推出的電視劇。

而這個構思,出現在《先跳了再說——我的履歷書》一書的最末,當年與倉本聰一起製作知名的電視劇《來自北國》的製作人中村敏夫,在二〇一六年五月過世了,在他的葬禮上,倉本聰誦讀了祭文,表達希望能再與他一起合作的心意,此外,還附上一放電視台的計畫書,這些,一起放進棺木裡。這份企劃書的建議,即是希望能夠為高齡者打造屬於他們的電視劇。

《安寧之鄉》裡,充滿著當年他所許下的這個心願與願景。而這短短的十五分鐘,也讓非倉本聰世代的我,見識到這位知名編劇的功力。

倉本聰在這本自傳裡最為珍貴的,是回憶《來自北國》的背景——他後來所遷居的富良野。很多人可能並不曉得,現在已經成為知名觀光景點的富良野,可以說是敗倉本聰之賜。四十一歲那年,他突然決定遷居富良野——源自於一份,想要生活在豐饒大自然中的渴望。

從倉本聰所處的時代背景看來,他想要遷居的一九七六、七七年的時期,正是日本景氣到達巔峰的時期,一九七八年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城市樣貌,自然也急遽改變:
「札幌的街頭風光明顯起了變化,過去薄野鬧區還有很多木造房子,如今已紛紛改建成高樓大廈,聽說炒地皮的不法業者到處橫行。」(頁117)而倉本聰,想要背離這樣的景象,回到大自然中的渴望,我想一開始,只是因為厭棄城市的變遷所致。因為,遷居富良野的第一年,他差點抑鬱自殺。

而熟悉倉本聰事蹟的讀者,應該知道這本書的重點在他後來於富良野所開立的「富良野塾」。以北海道生活為背景的電視劇《來自北國》受到歡迎之後,觀光客暴增之外,也喚起年輕朋友的熱血,想到富良野生活、成為演員、學習寫劇本:「我想聚集有意成為編劇和演員的年輕人,讓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年輕人沒錢,入學費、學雜費和生活費全免,但我當然也沒錢,所以大家必須靠夏季農作賺錢,並且自己動手建設宿舍和教室。」(頁144)

無論是以富良野塾作為切分點的倉本聰先生前半生後半生,真的是「跳了再說」的人生啊,意思是說,做了,再想。但是對於戲劇的那份執念,使得「先跳」的這個行動,充滿了無比的方向性,因此,也不能就說,倉本聰先生都沒有「想」呢!

「樹要有根,根要深植於地底下,如此一來才能保持安定的姿態站好。
戲劇也是一樣。
無根不成戲劇。」

但樹根,是不顯露於人前的。

這是倉本聰先生的創作概念,也是他的生活哲學。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小小網站:www.smallbooks.com.tw


Posted

in

, , ,

by

Tags:

Comments

說吧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