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編劇品行很不同,我不一定喜歡他們,他們也不一定喜歡我;但這不要緊,不必喜歡一過人才合作。我看陳韻文、邱剛健和李檣的劇本有感覺、畫面和節奏,我相信不是人人都能看得到,有些人未必看得出。至於陳文強和陳健忠,他們都很好,我找他們合作之前看過他們寫的劇本,不是只聽過名字就去找他們的。他們的個性在劇本當中沒那麼強烈,比較專業,但我因此也覺得沒那麼喜歡。」(頁164)
這是我最喜歡的香港導演許鞍華的訪談。我想,有志於邁向導演一途的青年導演或者編劇,看到這一段,應該會心裡一驚:不喜歡,究竟要如何合作?
但是我卻大笑了。這是一個以導演為志之人的了悟——畢竟,好劇本難得,好作品也難得。
談許鞍華,談許鞍華的電影一生,在這本書裡,影迷肯定會得到極大的滿足。然而,另一方面,做為書店老闆的我,總是在想,這樣一本以當世導演為題的書,它所面向的,是否僅是他的影迷?不認識這個導演的讀者,能從這樣一本文集裡獲得什麼?
《許鞍華.電影四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是專題文章,那些寫過許鞍華電影種種的人們的文章,你可以從中,找到你或許會感興趣的來先看。當然,這些文章也不會只談許鞍華——一個導演,總是會被拿來跟其他導演並置、排列、討論。這樣的文集,資訊量其實非常大,作為香港電影史切片的一環,也是非常重量級的了。
而對於影迷或鐵粉而言,也是這樣的書,往往會讓影迷們深深感覺到,原來自己看得還那麼少、那麼不足。一般讀者熟悉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桃姐》,都是這些年影展同溫層裡的熱片,當然許鞍華的作品數量遠超過不知道幾倍,我想,當你在看她的影片時,會有的疑惑或者感動,在這樣的文集裡,都會被提及到。諸如,她擅長以日常細瑣的事物交織,包括她劇裡的女性困境、寫實與詩意,她的電影裡所牽涉到的複雜的歷史向度……
而人物專訪的部分含金量超高,除了許鞍華的訪談之外,還有編劇陳文強、編劇岸西、監製李恩霖、攝影師黃仲標、攝影師余力為、攝影與攝影指導關本良、攝影林志堅、電影美術指導潘燚森、美術及服裝指導文念中、演員劉德華、演員葉德嫻、演員鮑起靜、演員林嘉欣。
很強吧。其實看到劉德華跟葉德嫻的訪談那裡時,我有點不只是感動,這是一個備受香港影業工作者尊敬的導演呢,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非常喜歡這本書。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