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終身都在思考美這件事,那麼,最終肯定會將目光返回自身,返回自身所身處的土地、民族、國家,將畢生所學的各種理論,一一地框架,再一一地剝除。關於美這件事,並不是定論、固態的,但也不是巨濤滾動的液態,而是像生命的某種柔軟蜿蜒,隨著時代推進、改變時,你依舊可以探觸到它根深本質的質地,或者輪廓。
黑川雅之,生於建築世家,三十歲時成立建築師事務所,之後,事務所擴延蔓及工業、室內、建築設計等多領域,他被譽為日本建築與工業設計教父。但這些稱號,我們也都可以不管,單從序言裡,我們便可以理解黑川雅之對於日本美學的探究,來自於不甘作為西方世界觀的奴隸。
那麼,屬於日本特有的美學意識是什麼呢?
他從八個關鍵字架構它:微、並、氣、間、秘、素、假、破。
「這個試論的出發點並不是想要將『八個美學意識』當作是日本美學意識的八個部分;打個比方,它們只是像龐大的日本美學意識底下的八個剖面圖;它們之間絕非各自獨立,反倒是在彼此相互為前提、並彼此互補的狀態下,將所謂的『日本美學意識』呈現在大眾面前。」(頁6)
亦即,在行文裡,這八個剖面之間,亦存在著相互關係。譬如,談「微」,微底下的有一小節談「野性的身體感」,什麼叫野性的身體感呢?即是人體五感的感知能力,如果能夠有微妙隻感覺的能力,能夠感受到空氣間的細微流動、溫濕度,或者,對於抽象的諸如「氣場」的感受能力,這些,都屬於「微」的範疇。
黑川雅之接著舉出以日本傳統建築,如何實踐這樣的「微」:
「日本傳統住宅的圓形可說是『樹木』。以『樹』為比喻,房屋的柱子就好比樹幹,屋頂為枝葉;將多根柱子作排列後加上屋頂,就彷彿形成樹林。日本傳統住家沒有真實的牆面,所謂的牆是用木材和紙張做成的透光拉門,房間內透過拉門或屏風的設置來控制風的流向。
房屋是木頭做的,所以顯然無法百分之百抵禦外敵,因此日本人的房屋不是用來保護自己的,只是用來緩和人類與生俱來的『不安感』罷了。對日本人來說,連家都跟氣或氣場息息相關。」(頁19)
非常有趣。由此延伸,日本當代建築、家屋形式的轉變,也能夠藉此分析人際之間,家與外部之間的關係轉變,不是嗎?
黑川雅之的文字很簡練,然而,他卻非常準確地能每一章節與日本文學、藝術中的相關作品擷取而出,呈現出另一個層次的美感與詩意。譬如,秘這章,便有一個章節題名為:「隱密是花」。
這太美了,而這句話語出能劇大師世阿彌。秘,陰翳;光的背離與隱沒曖昧之處;留白;隱藏。每一個章節,像是由每個詞語派生的纖細蔓枝,輕細地纏繞在事物之上,透過這些細微的連結,讓你感受到美。
是近期關於美學非常棒的一本書(雖是講日本美學,但一如過往的美學書,通常也不只是講單一美學價值與意識)。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目錄:
༻:內頁範例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