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此文請tag #小小書房
有時遇到這樣的書,總在想它被注意的機會有多大?出書的單位是一個醫學科學收藏館,叫衛爾康收藏館(Wellcome Collection),不只是書,還收集醫學物品古玩,展覽或藏書與「覺知、法醫學、情緒、性學、認同和死亡」有關,隸屬一個慈善基金會,致力於個人健康云云,因此,它也有相應資助的國家單位與研究計畫。
那麼,以「皮囊之下」為題的書寫並不是創新,有許多科普、醫學、法醫辦案類的出版品,對於身體內裡的探究與紀錄,在臺灣的譯本一直都有,但此書特別不同的是,為每一個皮囊之下的「項目」執筆的,多是小說家或詩人,因此,此書便像是一本以我們的身體內部器官為題的記憶之書,一本讓你銘記、讚嘆我們能夠擁有身體的那個局部的生存奇蹟。
它們(器官,不是作家)是腸子、皮膚、鼻子、闌尾、眼睛、血液、膽囊、腸子、腎臟、大腦、肺、耳朵、甲狀腺、肝臟、子宮。
那麼,你想先從哪一個開始?
我發現我不由自主地眼睛先游向了皮膚:這個人類身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保護體。雖然每一個器官於我都是神祕而難以抵達,難以清澈透明,但皮膚,無疑是我最常看到的,理當,也應該是上列器官裡我最熟悉的。執筆〈皮膚〉的是克里斯汀娜.帕特森,裡面唯二不是小說家或詩人的作家,而這造成的差別,只是撰文風格與開展敘事的方式不同。帕特森先敘述了我們對於皮膚的理解與觀感:「當你是個孩子,你不會了解新鮮的皮膚被認為是漂亮的東西,而且是因為青春在人的眼中是漂亮的,漂亮的東西就會受到獎賞。不過,你確實學到醜陋的事物就不會如此。例如,你可能聽到了聖經中的痲瘋病人的故事。[…] 從聖經的故事,你學習到皮膚病是讓人感到羞愧的東西。」(頁32)
這一層皮,可不只是一層無所謂的皮而已。正因為它是我們身體最容易被看到的區域,因此,它也常常會被拿來與我們自己,畫上等號——無論你身體裡,其他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是否美麗。
那麼,可以推測出,這些小說家、詩人究竟是如何以這些器官為題,寫成一篇文章的歷程,從〈腎臟〉這篇可以窺見:他們應該都收到了清單,先讓他們自己選擇要寫哪一個,然後,也許重複的人再協調。
接著,開始搜集資料。搜集資料的方法,有分成資料派,去搜集該器官的相關史料、文物、資料,或者,實物派,像腎臟,執筆者安妮.佛洛伊德就去肉店買了一些羔羊腎臟回家(嗯,是的,就是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 Lucian Freud的女兒,而盧西安是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的孫子)。她接著去訪問腎臟專家、家庭醫生,對待腎臟,她,安妮,買過、處理過、切割過、烹調過、調味過、吃過、注視過,也畫過腎臟。
但在她這篇文章裡,最為驚人的描述是,腎臟做為美食的食材(伊莉莎白.大衛的一道食譜:火炒腰子)——腰子作為美食這對臺灣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伊莉莎白用的也是豬腰,而安妮買的是羊腰、腎臟成為文學作品裡盈溢著家庭餐桌的氣息(《尤里西斯》的片段),腎臟自古被認為統御著人的性情與氣質、腎臟藏在人體器官裡最深處的位置,但它卻不若心、胃、肝,佔據著歷史與文學相當的隱喻重心——安妮所寫的〈腎臟〉,既符合了它所處的這個罔兩位階,又透過這篇文章,賦予它難以被忽略的地位——一種她對於這個小器官的特殊情感。
你可以不是最常被提起的,最常被人們談論的,但是,你在我心目中,是佔有一個特殊角落的。
就是這麼一本特別的,能夠喚起我們奇異共鳴的一本,關於我們的器官們的書寫,令人讀著愉悅、驚嘆,美麗的人體旅程。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