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性別類】正常的人:正常與否,誰說的算?十種不同性別認同、性傾向者的生命情境與心聲帶來的啟蒙及思索

轉此文請tag #小小書房

可以說,從很年輕接觸性別理論、女性主義理論以來,包含從身旁的例子、社會中可見的例子,思考「性別」這件事情一直與我的生活存在——這麼說是因為,它觸及到的範疇其實非常廣泛,像是非男即女、男陽女陰男剛女柔、各種套在男女身上的「傳統」價值,例子、故事,多到不得了,然而,在這些由主流價值所形塑的性別樣貌裡,我感受特別深的是人們對於框架的執著與鬆動的恐懼,那就彷彿是,長久以來不知為何所信仰的事物,一旦被挑戰,便失去了其構成世界的支柱。

因而,這麼多年以來,我經常會想要試著從一些流動的意象去想像性別的存在,因為,我們以為的二元性別,男與女,並不是那麼堅固的東西,它或許可以像是水、河、海,或者,甚至,像是看來堅固,但卻有可能會改變的地貌。

不過,看了《正常的人:正常與否,誰說的算?十種不同性別認同、性傾向者的生命情境與心聲帶來的啟蒙及思索》這本書,我心裡升起一個疑惑:身體,我們假若將之譬喻成屋宇,你的房子,難道,你會希望自己的房子、房間、內裝,都跟別人的一模一樣嗎?

好吧,或許會有希望一模一樣才覺得安心的人。

但性別若不是一眼可見的「外裝」,像是制服一樣,一眼就可辨識的,而是「內裝」,那麼,它就會像是制服底下的身體,每一個人都會長得不ㄧ樣才對,為什麼我們會認為,穿著粉紅色制服、裙裝的人就應該是女生,穿著深色制服、褲裝的,就應該是女生呢?

已經會覺得衣服是衣服,每個人都有選擇權利的人,我想已經多少具有性別流動的意識了。但這是經歷許多人的努力才換來的改變。

這本書原本看一半時就想要推薦,但實在太好看了,不知不覺,就想把這十個生命故事看完再說。由於是歐漫風格的紀實漫畫,所以圖文搭配的比例上,文字量算不少,我得細細讀過文字,然後看圖,慢慢推進這些受訪者在成長過程裡,因為與身旁不同的性向所遭受的殘酷待遇。

而這是發生在我們認為,性別觀念與法令已經相對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法國噢。

有共同養育孩子的女同志,其中一個在職場出櫃後遭到解僱;有來自幾內亞的穆斯林,被發現是同志之後被追殺、家產被侵佔,流亡法國;有必須隱藏自己性向才能繼續擔任護士工作的雙性戀者;愛滋病患者的生活、性與愛情;天主教徒同性戀者在性向與信仰上的衝突……

當我讀著、看著這些故事,與其說,他們在與自身的性別認同、社會認同搏鬥,不如說,我一邊讀著一邊在想,為什麼,這些框架如此地強大與嚴格,使得每一個人,似乎都必要、需要,被安裝好、一寸不差地放在社會所認定的價值框架裡?

不符合的人,便會被認為是不正常。但,為什麼不是,每一個個體如此不同,它原本,就很難被剛剛好放置入某個框架中啊。

「所謂正常,是不存在的。不要覺得您必須符合其他人的想法,因為正常人是不存在的。」

那麼,是誰需要我們成為那個「正常」的呢?

我總喜歡打比方。

假如,每一個人都像積木ㄧ樣,規格相同,管理起來就方便多了,是吧。

假如,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方的圓的扁的尖的軟的硬的黏的,那麼,人跟人之間,人跟社會之間,社會跟國家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

對我來說,多元性別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對了,除了十篇紀實漫畫之外,還有五篇重磅級的性別論述專文噢,相當紮實的一本書!

專文目錄如下:

從拿破崙到歐蘭德:同性戀相關法制在法國的發展簡史。

那麼女孩呢?女同志如何因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而被壓抑、忽視?

上帝與同志;論述在法國宗教人士如何看待同性戀。

異性戀/規範的產地:從心理、生理及文化角度來談異性戀何以在一般社會價值觀中就算「正常」。

跨性別:簡述跨性別研究的歷史,也探問藥物之外,是否跨性別者有更為人性化的選擇?

最末,還附有世界各國同志法律地位的表列以及對待同志的狀況。表列是取二〇一三年七月的情況,裡面也有臺灣,寫著:不承認同性伴侶,不壓迫。

但大家現在都知道,臺灣的狀況,要更新囉!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小小網站:www.smallbooks.com.tw


Posted

in

,

by

Tags:

Comments

「五月性別類】正常的人:正常與否,誰說的算?十種不同性別認同、性傾向者的生命情境與心聲帶來的啟蒙及思索」 有 2 則迴響

  1. 「yili」的個人頭像

    其實有時候,難免會想把自己塞入某個空架裡,就算是得緊縮某部分的自己,或讓自己在很空洞的無邊裡遊走,不論是壓擠或是晃蕩,只要得到一點點安心,那個自己都會承受。而這個世界,會不會就是由這麼多個自己所組成呢?都是自己,何苦在框架上,再上道鎖?

    1. 「sapphocat」的個人頭像

      通常,意識到框架的存在並不容易。因為這是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適應的,要怎麼說話,怎麼溝通,穿什麼衣服,該如何表現自己。一旦意識到框架的存在,就面臨抉擇,要突破,或者謹守在界線之內。有些我們知道這框架是因為它挑戰了身為人類一族的界線,所以不能跨越,譬如殺人,但是,一旦國家需要我們去殺人時,便會再賦予另一道高過於這個框架的階梯,讓你跨越。這很諷刺吧。

      回到性別這件事。在這本書裡面,其實很多人是會不自覺地守在社會所規範的界線裡,懷疑自己、或者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理由,進入主流價值體系裡的道路——直到他們遇到了某個人,愛上,才似乎因為被肯定、被認同,有了抵抗的勇氣。這實在是很奇妙呢,愛的力量。

      Liked by 1 person

說吧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