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人文社科類】移動的批判、自由主義的未來之戰、美感的意識形態、「野蠻」的復權

轉此文請tag #小小書房   或訂書:https://forms.gle/97d6QiDJm84Ekn3YA

➤ 移動的批判:康德與馬克思/柄谷行人/心靈工坊
自由主義.jpeg

自由主義的未來之戰:如何正面迎擊保守主義,構建新世紀的政經版圖與公民生活?/艾倫.沃夫/麥田

把這兩本書擺在一起推薦給大家,足見小小真是一間書店(笑),柄谷行人是批判資本主義的日本當代哲學家,而艾倫.沃夫則是美國當代政治哲學家裡,捍衛美國自由主義傳統最力的思想家,因此,我想把這兩本書擺在一起推的用意無它——希望讀者能夠看見兩派不同觀點底下,各有其優缺點的論點。《移動的批判》主要運用康德與馬克思的論點,試圖在倫理與政治經濟學的領域,尋找對抗資本制經濟的可能性,因其深感資本主義所帶來的諸多不公: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環境破壞等等。他從資本主義的「流通過程」(受雇、購買)下手,期能找出創造不同本質的經濟制度。 柄谷行人的書並不容易讀,但若細細慢慢閱讀,相信讀者能夠感受到這為當代日本思想家論述的魅力:穿梭、運用他所激賞的前人思想家的論點,挪移到思考今日現實世界的困境,並找到解決方法。

自由主義這本呢,由於艾倫.沃夫是美國自由主義忠實信徒,因而當他從自由主義的源頭追溯起,到近年美國政治局勢的演變,一路分析下來時,讀者能夠輕易地讀到這三百年間自由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沃夫從十七世紀晚期英國的哲學家約翰.洛克在他《統治論二篇》談起,「還原」最初自由主義思想的本質與真貌,論及這三百年間,人們如何從自由主義思想裡擷取它最珍貴的哲學與理念,包含其「對人性的理解、對個人主義及平等兩者的尊重、對社會現象的發現、對追求正義的熱忱、對經驗的偏好高於對理論的偏好、對知性保持的開放、對公平原則的堅守」等等,也分析當今自由主義遭受信任危機的原因,一一點出在政府或民間,各派對於自由主義的支持與抨擊論點。

因此,等於讀者能在這本書裡看見,沃夫所讚譽的自由主義者堅信的價值,在每一個時代如何與其他思想撞擊、交鋒、折衷或退讓,而他認為,假如現今的世界能夠修復、重新理解自由主義的真正含義,人們必能夠運用其價值精髓,來面對當今的混亂世界。

➤ 

美感的意識形態:泰瑞.伊格頓:商周.jpeg

美感的意識形態/泰瑞.伊格頓/商周

以當代的左翼思想家、文學評論家、文化理論家而言,泰瑞.伊格頓算是臺灣出版界一直都還能有新的譯本面世的。這真的很難得,因為他的論述經常交織著大量不同領域:文學、文化、哲學、社會學、藝術與心理學……等等。但是,如果能夠放下我們對於這些龐大領域的畏懼,而從「儘可能撈到、沾到、觸及到」思想家論點之海的一些想法,那麼,我相信你會有所收穫的。

《美感的意識型態》其實最核心的一個論點是,所謂的「美感」,並不是孤立的身體、感官經驗,因為,所謂的我們的身體、感官經驗,實則與人類的知覺、感覺領域相關,而這在十八世紀,「美學」論述誕生的時代,要談的是「物質和非物質:也就是事物和思想、感覺和觀念,生物性的活動以及心智深處的活動。」這人類的感官世界,要談的是與世界的互動,因此,美感,並非專屬主觀領域,亦是理性能觸及、深入的世界——由此,我們進入了美學在倫理、社會,以及政治面的範疇。

為了理解不同時代重要的思想家、藝術家對於美感、美學的論點,伊格頓將會帶領讀者從十八世紀的德國美學思潮,橫向比較同時期的英國新柏拉圖主義者夏夫茲博里、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休謨、柏克(Edmund Burke),然後沿著康德、席勒、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叔本華、齊克果、馬克思、尼采、佛洛伊德、海德格、班雅明、阿多諾……,將美感置放回它作為藝術,具有感知、認知功能,其與政治及倫理不可切分的脈絡裡。

因此,伊格頓在導論裡特別聲明,這不是一部美學史,這本書「嘗試透過美學範疇,探索歐洲現代思想的一些中心問題,從這個特殊的角度去了裡解範圍更廣的社會、政治和倫理問題。」而作為左翼思想家,伊格頓卻在這本書裡同時抨擊了兩個關於美感的錯誤論點:一個乃認為,美感不應該與政治意識型態扯上關係;另一個則是認為,美感只是「中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這兩個論點皆為伊格頓所駁斥,並在書裡提出相應的觀點。

總之,這本書雖然厚得不得了,但我只能感謝出版社現在還願意出這樣的大部頭,不然若想理解伊格頓這本融西方近代哲學、美學與政治經濟學為一爐的經典,讀原文我看我讀一百年應該也讀不完。

➤ 

「野蠻」的復權:臺灣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與現代法秩序的自我救贖:吳豪人:春山.jpeg

「野蠻」的復權:臺灣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與現代法秩序的自我救贖/吳豪人/春山

原住民傳統領域的爭議逐漸被更多人注意到,可以說是從二〇一七年原住民歌手巴奈等人在總統府周邊紮營抗爭開始。然而,迄今一直缺乏能讓一般民眾理解的觀點,去釐清這個爭議的核心所在。吳豪人老師的這本書,是從法理的角度切入,去談從日本殖民時期,在帝國的何種法理理論下,原住民失去了土地,而為何經歷不同政權,復權之路依舊坎坷、漫長。而由於中華民國法律,是幾乎承接日本法律體系,因此在原住民復權的案例上,吳豪人也援引了日本司法對於日本原住民阿依努族的一個訴訟判決:「二風谷訴訟判決」並進行分析。

因無吳豪人老師的書寫風格相當平易近人,因此諸多原本令人頭疼的法理論點與判決內容,在這本書裡都被梳裡得清晰易懂。以日本阿依族跟日本政府對上公堂的判決而言,吳豪人便指出哪一些判決是「劃時代」的,而哪一些雖然看來是重要的判決,卻對改變現實毫無幫助,等於是虛相。而這虛相,法院是根據哪些條例所援引判決而造成的,吳豪人也能清楚地在書裡為讀者指出迷津。

我想,很多對於原住民傳統領域問題關切,但不知道該從何支持或提出質疑的讀者,應該都能從此書裡獲得解答。甚至,這可以說不只是談臺灣原住民的復權問題,也在談過往的帝國勢力到現今全球資本主義擴張之時,對於原住民族、少數民族的文化權益保障的問題。而在此,透過這本書,我們能更清楚地意識到,這裏所謂的文化權,並非獨立於經濟、土地之外的權益,對於多數的原住民族來說,文化亦即他們所藉以生存的一切行為與手法,透過吳豪人所舉出的世界原住民所遭遇的例子,我想讀者的感受會更深刻,能夠跳脫我們慣習的思考模式,去理解原住民在數百年間所遭遇的暴力處境。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smallidea2006@gmail.com

小小網站:www.smallbooks.com.tw

 


Posted

in

,

by

Tags:

Comments

說吧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